法制周报讯(通讯员 舒慧)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4月23日上午,长沙市芙蓉区人民检察院联合会天心理开展了一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通过设置趣味游戏和同步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促进青少年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这些孩子大多是附条件不起诉刑事案件的涉罪未成年人,案件的发生使他们承受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还有的孩子正处于心理及生理的快速发展期,呈现出过渡性、不稳定性和矛盾性的特点,导致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如何把“教育、感化、挽救”方针贯穿办案始终,帮助涉案未成年人走出心理阴霾,重归社会正轨,如何帮助迷茫期的孩子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第一检察部副主任、未检专干徐艳侠在办案过程中反复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特别希望获得同学及朋友的认同,渴望独立与肯定。但是,日常生活中又常常出现与他人产生冲突、自我孤立、难以融入新的环境、经不起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弱等等问题”。为了引导孩子们平稳渡过青少年阶段“迷茫期的成长烦恼”,减少冲动事件发生,会天心理专职心理咨询师李键林老师以认识自我和他人为主题,为孩子们揭开人际交往的潘多拉。
每个孩子用一团团五颜六色的彩泥将自己塑造成想象中独特的卡通形象,并向大家介绍亲手捏制的泥偶。孩子本是纯真,他们小小的世界充满了想像、新奇和趣味。从紧张到放松,从腼腆到活泼,孩子们勇敢的表达着内心深处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与期盼。他们有因疫情被整天关在家里“带着口罩的树”、特别爱干净的“洁癖怪”、混迹于酒吧的“香槟”、腼腆只会笑的“随便”……还有一位“傻东西”,她不但不傻,反而很聪明,在大家自我介绍后,她竟然能准确地说出每个人的名字。

通过自我认知到自我表达,孩子们抛开了“坏孩子、笨、不听话、一无是处、叛逆”等等那些外界强加的标签,看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找到自己的独特点,接受外在不同的评价,展现内心真实的自己,他们的内心变得柔软起来,这些都有利于孩子们建立自我认同感和价值感。

“我以后要多与父母谈心交流,并且理解他们的不容易,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孝敬他们。”“我很感激心理辅导老师和检察官对我的开导和帮教,每一次的教育都使我受益匪浅,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纷纷说到。
心若向阳,世界便会充满光亮。青少年心理团辅活动为孩子们带来了心灵的洗礼和触动,为他们开启了心灵智慧的大门。芙蓉区检察院将持续加强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探索开展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的方法,引导他们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持续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责编:李林俊
来源:法制周报
			
                








